曾经,理财是一个与人们相去甚远的词汇,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财"这个字眼,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从街头巷尾到新闻、报纸,从证券市场到银行柜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人们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并能感受到发展的速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的积累,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首先应自问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在安全无虞的前提下,追求温饱;当基本的生活条件获得满足之后,则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并进一步追求人生的最终目标——实现自我价值。而要依层级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具备丰厚的财务基础。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到理财的重要。
理好财,能够让人们理性地生活,让人们追求财务的自由,从而享受真正的快乐。简单地说,理财就是通过管理钱财使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品质越来越好。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钱并不能保证人们将来就一定生存能力强、生活状况好。真正决定生存能力和财富数量的关键是培养正确的理财方法,它会帮人们理性且有效地理财,为自己和家庭做好财务规划,过上轻松、快乐、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养成理财的习惯,采用正确的理财方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呢?
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从零开始学理财》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人们一看就能明白的道理传递给广大读者,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并能对照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一些成就富人的理财习惯。我们相信,它将彻底改变你的财富积累方式,让你更充分享受财富带来的自由和从容,实现更高远的梦想。
一个人一生需要多少钱
人的一生是一个求生存、求繁衍、求发展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日常衣食住行的需要,还要力求逐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这就决定了人们终其一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钱。
衣食住行要钱,结婚生子要钱,读书求学要钱,成家立业更是少不了钱。那么,一个人要想安稳地度过一生到底需要多少钱呢?以一个城市人为例,假设眼下刚好30岁的男士,工作到60岁退休,生活到80岁,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情况。
如果他想买一套像样的房子,包括装修大约70万元。如果他是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消费的城市,70万元能买到的房子,肯定位于偏远城乡的选郊县。
如果他想买一般的车需要10万元左右。从车的寿命看,一辆车的使用期最多1
0年,30年需要买3辆,如果再加上每月的养车费(杂费、汽油、保养等)1000元,30年至少需要66万元。
如果他要养一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到大学毕业,约需35万元。这35万元是把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养到仅可自食其力的年龄段,并不包括送出国门去深造,也不包括学习钢琴、绘画、舞蹈、球类、南拳北腿……
在城市中,一对夫妻一般要赡养四个老人,按每月给每个老人200元的费用计算,赡养父母20年,总共需要的费用为19.2万元。但如今老年人即使活不上100岁,生活到80岁、90岁是很常见的,只孝敬20年,那么余下这些年呢?一般而言,有些老人有退休工资,但出现健康问题、需要经济支持时怎么办呢?
如果将他全家开销拟定为108万元,按30年算,也不过就是每个月3000元。一家人3000元的开支,在城市中只能管温饱和低层次的社会交往。如果再加上水、电、煤气、电话、网络等,每个月的生活都会是紧巴巴的。
如果他计划一生的休闲费为30万元,那么1年就是1万元。现在一年的双休日加上节假日,总共有140多天,超过了全年的1/3,放假就要消费。一家三口看看电影,出去走走,1万元就不见了。中国这么大,这每年1万的"出去走走",实在
是走走市郊而已,别说跨出国门,就连去名山大川、边陲名胜、新疆西藏等地方旅游,也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说了这么多,再让我们再来看看他退休后的生活。假设一个人退休后生活20年,每月老两口仍靠3000元过日子,退休养老总共要72万元。
这所有的钱加在一起共需400.2万元。这只是在和平年代排除风险及不可预测因素后而得出的最低限额。那么,他工作一辈子能赚多少钱呢?假设他们夫妻的月收入为6000元左右,工作30年后,他们的总收入为216万元。这样一算,大家便会发现收入与支出之间竟出现了184.2万元的资金缺口。
怎么办呢?有人说其中的有些开销是可以省掉的。的确如此,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靠压缩开支能不能解决问题。不开车可以省66万元,不要休闲可以省30万元。算下来还差88.2万元,每月还需增加近2500元的收入,才能维持一家人基本的生活水准。
一个人要想一生衣食无忧,确保家人提高生活质量,显然光靠勤恳的工作是不够的,光靠省吃俭用也是过不上好日子的。多挣钱固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对许多人来说,又会受到各种制约而很难实现。那么,要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境地呢?
学会理财才是改善生活条件的选择。如果不进行理财、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的话,按照3%的通货膨胀率,20年后,一万元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5348元了。可见,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这一个目标,还需要人们对自身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作,即需要进行个人理财。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曾经说过:"20岁到30岁之间是努力挣钱的时候,30岁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人到中年时赚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如何管好钱更重要。"李嘉诚的理财观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你知道理财的含义吗
"理财"一词,最早见诸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我们看到银行在提供理财服务,证券公司在提供理财服务,基金公司更是号称专家理财,保险公司也不甘落后,先是分红险种、然后是万能险种、还有投连险种……面对这么多的理财产品与工具,我们不禁迷茫,到底什么是理财呢?
一般人谈到理财,想到的不是投资,就是赚钱。炒炒股票、买几只基金、再买
点保险,这个就叫理财了吗?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
理财是理一生之财
在我们还未进入成人的领域,还未开始工作,还未开始挣钱的时候,我们享受的是父母为我们准备好的生活,温暖舒适的鞋袜衣衫,美味可口的饭菜,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玩具,就连几年或者数十年后的生活费用及教育费用都是父母去打理的。这个时间段我们似乎是不需要理财的,但实际上并不是我们不需要理财,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去理财,所以由父母代我们理了。而在此期间,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梦想,也开始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生活。有时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自己会算计着花,把花不完的零钱都放到储钱罐里,这时我们就萌生了理财的念头,可能我们并不知道这就是理财或者并不知道理财这个名词,但是我们的潜意识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
经过生活的磨炼我们进入了成人的时期,我们开始工作,我们开始挣钱,我们开始组建家庭,一步一步地趋向成熟。我们就要把收入开始细化,哪部分钱用来买房,那部分钱用于生活开支,还有子女教育的准备,赡养老人,另外还有夫妻二人
的养老等都要考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变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多种病症开始袭来。这时虽然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基本保障,但是我们还有人生的路程要走,就要有相应的资金准备。因此,自己的投资计划也会开始慢慢保守,还得开始考虑遗产的继承问题。最后我们才能安心地老去,无牵无挂!所以,我们的一生都处在一个理财的过程中。
由此可见,理财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它贯穿了人的一生,从蹒跚学步到求学工作,再到成家立业,最后到安享晚年,都需要理财的帮助,所以理财是理一生之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
理财是现金流管理
很多人把理财看成是有钱人的事情,自己虽然解决温饱了,但没什么富余,怎么理财?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属于专家从事的工作,自己不专业不敢参与,等等。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理财,只不过理财层面有所区别而已。因为,每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长大后工作赚钱产生了现金流入。因此不管现在是否有钱,
每一个人都需要钱,而如何打理钱,就需要理财了。
简单地说,理财就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掌握及分析自身收入和支出的细节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形成有节制的消费习惯,进而实现保证高质量生活水平的目标。一份完美的理财计划,一定是从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开始的,这不仅需要了解自己有多少资产、多少债务,还要了解自己的收入及消费模式。所以,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必然是个人理财最为基础的一部分。
理财涵盖了风险管理
因为未来的更多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因此,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风险的识别。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其次是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
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再次,要学会规避风险。在既定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方案的实施路径,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
理财能带来什么好处
一个人生活的质量高或低,在于其能否充分利用钱的价值。同样的钱数,有的人生活质量较高而钱还有剩余,有的人不但没有高的生活质量,而且每月的钱都不够花。这就是理财与不理财的差别。
小杨本是一个不善理财的人,常常大半年下来,工资要么被花掉,要么躺在卡里睡大觉。虽然明知道钱存在银行就等于贬值,但还是被懒惰拴住了脚。有一年1月份小杨开始受聘于一家报社做编辑工作,报纸上有一个专门介绍"基金"的版块由小杨负责。为尽快熟悉业务,小杨不得不开始接触基金方面的知识,并时不时地到建行、省分行访谈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以获取相关知识。而她的生活也因此在尝试中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和收获。
一次,她就国债问题采访一位支行客户经理,由于受他的启发试着买了一只基金。由于赶上了第一波上涨的行情,她买的基金两周就赚了10%以上。投入了100
金。由于赶上了第一波上涨的行情,她买的基金两周就赚了10%以上。投入了10000元,赚了1000多元,虽然绝对有运气的成分,但看着交割单上那个4位数,小杨仍是感受了一回"钱生钱"的真实。
有了第一次买基金的尝试,此后,小杨便开始关注自己闲置的钱,并充分发挥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这样,每月工资基本上都能有一部分用来投资,还款时赎回部分基金。理财发生了作用,相比较而言,每月的开支能通过信用卡账单变得一目了然。就这样,小杨在亲身体验中,一期期关于"基金"的选题就出来了,即使最基本的产品流程介绍,都能将从体验中获得的切身感受撰写成文,改变了枯燥的文件用语和宣传口号,将"基金"版块办得有声有色。
这两年来,小杨的工作可说是多姿多彩,她个人的理财也变得多种多样:调整持有的基金类型与比例,尝试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享受着信用卡积分的乐趣……小杨发现生活真的是需要自己来改善的。现在,由于本金不多,理财带给她的充其量是一份喜悦和"天上掉下来的零花钱",但终有一天,家庭有了一定的积蓄,前期积累的投资经验就会派上用场。在实践中,小杨不仅学会了挣钱,更明白了如何花钱,理解了财富的意义。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稍稍理财就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的乐趣,
如果认真理财,毋庸置疑,带给人们的好处将是更多的。那么,理财到底能带给我们哪些好处呢?
平衡一生中的收支差距
人生有很多梦想。梦想的实现需要经济上的支撑,例如累积足够的退休基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以解决子女的学习问题,积累一定的资金购车买房,或者积累一笔资金用于到世界各地旅游,有些人还打算创立自己的事业,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你进行财务规划,对收支进行合理的平衡。
理财规划的核心目的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使人一生中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不会因为某个时期缺乏收入而陷入放弃某项支出的"饥荒"。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期都有收入,而且在任何时候赚的钱都等于用的钱,那么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间的差异,理财规划对这个人来说就不是必需的。可是实际上,人的一生中大约只有一半的时间有赚取收入的能力。假如一个人能活80岁,前18年基本靠父母抚养,是没有收入的;65岁以前则必须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而退休后如果不依赖于子女,而此时又没有工作收入,那么靠什么来养老呢?如果你有理财意识,在65岁退休以前这长达47年的岁月中,每个月挤出200元,购买成长性好的投资产
品,假设年收益率为12%,那么,47年后会积累多少财富呢?是5453748.12元,接近55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享受比较富裕的晚年生活了。
提高生活品质
平衡一生的收支只是理财规划的基本目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好日子,而不仅只是满足由出生开始到死亡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你是否想买一幢或者一套豪华舒适点的房子?是否想开辆黑色奔驰驰骋在宽阔的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豪华餐厅享受温馨浪漫的晚餐?是否想每年旅游一次?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想法,但并不是达不到的幻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理财规划的另一个目的。
抵御不测风险和灾害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如生病、受伤、伤残、亲人死亡、天灾、失窃、失业等,这些都会使个人财产减少。为抵御这些不测与灾害,必须进行科学的理财规划,合理地安排收支,以求做到在遭遇不测与灾害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顺利渡过难关;
在没有出现不测与灾害时,能够建立"风险基金",并使之增值。
使自己的资产增值
人们除了辛勤的工作获得回报之外,还可以通过投资理财使自己的资产增值,利用钱生钱的办法做到财富的迅速积累。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同期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04亿美元。1994年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资产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而已变成巴菲特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年到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并高出道·琼斯指数,如果谁在1965年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提高信誉度
合理地计划资金的筹措与偿还,还可以提升个人的信誉,增强个人资金筹措的能力。当然,科学地规划个人的财务也能保证自己的财务安全和自由,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财务危机。
第一章 确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
思想决定行动,方法左右成败。做任何事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理财当然也不例外。一个人要想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最终获得财务上的自由,就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
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的一生,从出生、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各个时期都需要用钱。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还可以依靠工作,但是老了时又该拿什么养活自己呢?有人会认为我有孩子,孩子可以养活我,但是谁又愿意自己老了成为孩子的负担,愿意看着孩子力不能及时的脸色生活呢?也有人会说,我是公务员,国家会养活我的,但谁会保证工作以后不会变呢?有人会说我买养老保险,但养老保险到你老的那一天是否还可以让你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呢?
其实,撇开养老的问题不谈,就算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这一段漫长岁月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变数。随着通货膨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许多人只靠一份稳定的工作已难以支付自己的欲望和生活开支。因此,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现个人财务安全,甚至财务自由,就必须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理财。只有自己的口袋里有钱,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需要。
那么,具体来讲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应对哪些方面的需要呢?
1.应对恋爱和结婚的需要
在我们步入成年之前,主要是依靠父母,步入成年独立生活之后,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恋爱和结婚。虽然有些人对恋爱和结婚并不感兴趣,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恋爱和结婚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恋爱需要钱,结婚也需要钱。
我们先说说恋爱。许多人都知道真正的爱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但是,没有面包的爱情又能支撑多久呢?女孩子都喜欢浪漫,如果没有钱就没办法浪漫,虽然你也可以用逛马路、看星星这类不要钱的方式制造浪漫,但是逛的时间长了,看的次数多了是会腻的。她也许想要吃烛光晚餐,也许想要品尝一下哈根达斯的香甜。如果没有钱,你就只能带女朋友去路边吃大排挡;如果没有钱,你就只能给她一瓶矿泉水或一个甜筒。
而结婚呢?不言而喻更是需要钱的。且不说买钻戒、拍婚纱照、办宴席需要用钱,如果有人愿意和你单单只去民政部门办理婚姻登记,领取结婚证而不大操大办婚礼的话,你起码也得给俩人置办一个"小窝",如果没有房子,你就得租房,不可能还住在集体宿舍或与人合租,还得置办简单的日常用品,而这些以最低标准计算也得花上个几千元。
2.应对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从租小房子到租大房子,从租大房子到自己买房子,从没有汽车到自己有汽车,从普通汽车到换上高级的汽车,这是人们的普遍愿望。要提高生活水平,就需要钱的支持。比如以买房子为例,我们不买高档的房子,就以买普通的住宅为例来算一笔账。
如果想买100平方米的房子,按每平方米10000元算,这座房屋的总价是100万元,首付至少20%,其他的80万房款采用银行贷款,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分20年还清。我们算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少钱才可以搬进新居。
首付需要20万元;契税、维修基金、大修理基金,再加上其他的费用,至少需要3万元;100平方米的房子,我们按800元1平方米来进行装修,需要8万元;买家具至少需要2万元;家用电器加上其他的东西,需要2万元;总共就是35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买一套总价100万元的房子,至少要准备35万元才能搬进新家。这
就说明理财需要计划,很多年轻人买了新房子以后,由于缺钱就住不进去了,或者是只买一张床进去,这都是因为事前计划不周,"水库"里的"水"不足而出现的现象。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贷款买房,除了要准备好35万元搬进新居外,还要把一年的月供准备好。以贷款来讲,80万元以等额本息来支付,假如按照每年7.2%的贷款利率计算,月供是4915.56元。也就是说一年的还款额是58986.72元。所以,要想买一套100万元的房子住进去,并在一年之内还款无忧,手中至少要准备41万元。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3.应对抚养子女的需要
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时期都需要用钱。因此,抚养子女也是理财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生小孩的时候,家庭就面临这样一种财务现象:支出在增加,而收入在减少。一般的家庭都是夫妻二人工作,获得工资收入。一般人的工资都分成两部分,包括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当妻子生小孩、休产假期间,她只能领到基本工资而领不到效益工资,因此家庭收入是减少的。但是,因生小孩造成家庭的支出却在增加。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就更需要花钱。因此,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就需要有自己的积蓄,理好自己的财。
4.应对赡养父母的需要
赡养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现在有些年轻人的父母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医疗保险,年轻人的财务负担就减轻了。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的父母没有稳定的收入,需要他们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因此,很多年轻人每月都要有固定的钱供给父母养老。人年纪大了容易生病,如果父母生病或者发生其他的意外,也需要从你的口袋中拿钱。因此,你的口袋里还应该准备出一份钱用来应对父母的意外需求。
5.应对意外事故的需要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时候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理财来达到转嫁风险的目的。例如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等。一个人需要买保险,就如同一个人需要穿衣服;一个没有保险的人,就如同一个裸体人,我们称之为财务裸体。
6.应对养老的需要
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有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如何安度自己的晚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在步入老年以后,收入必然会减少。而由于年老多病和要求享受生活等原因,支出却会增加。现代人寿命长了,而下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更重了,如果想把养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自己就要在年轻时有所考虑和安排,搞好理财,多留一点积蓄,以期应对养老的需要。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用来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比如出去旅游,这些都需要钱的支持。所以,我们讲理财,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在经济问题来临时手忙脚乱。
正确的理财习惯成就富人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可最终的结果却是穷人永远比富人多。通常贫穷人家对于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较负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运气好或从事不正当的行业,较正面的想法是认为他们更努力或克勤克俭。但事实上,富人之所以能够致富,其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理财习惯。
虽然,有的人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有很高的薪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财商高,只能是他的工作能力较强罢了。有的人在投资过程中,作风泼辣,敢于冒险,经常有很大的收获。可是,也不能算是财商高,只能是他的投机能力强,外加运气不错。那种靠高收入和努力来实现富裕的思路完全是错误的,完全依靠攒钱,不仅多数人无法获得最终的财务自由,甚至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理财观念。那么,怎样的科学理财观念才能做到以财生财、一生无忧呢?什么样的理财习惯才能成就真正的富人呢?
在揭开理财的秘密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世界顶级富豪的理财故事。首先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的故事。
李嘉诚是全球华人首富,2006年以188亿美元的身价位居全球富人榜第十位。他旗下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每年的利润都有数百亿港元。李嘉诚仅出售法国电信旗下无线服务子公司的股份,一次就获利1000多亿港元。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是怎样看待钱的呢?李嘉诚的节俭是众人皆知的,他常年佩戴一块精工牌手表,仅值几十美元。他的标准装束是普通的白衬衫和蓝西服。
有一天李嘉诚从酒店出来,他上车之前掏衣兜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一枚2元硬币,李嘉诚当时弯腰就去捡。这时候旁边有一个门童抢先把这一个硬币捡起来了,交给李嘉诚。李嘉诚收起了这枚硬币,然后从兜里掏出100元港币给了那个门童。
交给李嘉诚。李嘉诚收起了这枚硬币,然后从兜里掏出100元港币给了那个门童。他的随从大惑不解地问:"先生,不就是一枚硬币吗?"李嘉诚说:"我如果不捡,它可能会被后来的人一脚踢到水沟里,也可能会被汽车压在土里面,这样这一枚硬币就浪费了,而且造它的金属也都浪费了。把它捡起来,是因为硬币还有它的用处。"他的随从又问:"那你为什么给那个门童100元港币呢?"李嘉诚说:"这是两回事,那是他给我提供服务,我给他的报酬。"
钱可以用掉,但不可以浪费掉,这就是李嘉诚先生对待金钱的态度。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已经把爱惜钱当成了一种习惯。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
洛克菲勒是19世纪美国三大富豪之一,他一生赚了大约10亿美元,公益事业捐献了7.5亿美元,在那个年代是很大的一笔钱,不比现在的比尔·盖茨少。那么,他对待金钱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洛克菲勒一生都非常节俭。他出门常住同一个旅馆,每次都挑选最便宜的房间住。旅馆的经理问他:"先生,为什么你每次都住最便宜的房间,而你的儿子每次来这里总是住最豪华的套房?"洛克菲勒跟经理说:"因为他有一个有钱的爸爸,而我没有。"洛克菲勒经常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通常在用完餐之后,他都会给服务生15美分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5美分的小费。服务生忍不住埋怨道:"如果我像你这么有钱的话,我绝对不会吝惜那10美分。"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直当服务生的缘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节俭已经成为洛克菲勒的一种生活习惯。莎士比亚说过,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节俭并不是穷人的专利,富人手中的资源丰富,更需要悉心打理。所以从理财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富而求奢,还是未富先奢,都是理财失败的原因。在19世纪的美国,做石油生意的人成千上万,但成为石油大王的却只有洛克菲勒一人。有关专家在分析洛克菲勒的创富之道时发现,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厉行节俭、精打细算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我们再来看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是古今唯一获得"股神"最高荣誉的投资大师,是全世界梦想成为百万富翁的创业家们的效仿榜样。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是巴菲特的节俭尽人皆知。他现在拥有巨额的财富,却依然住在几十年前买的房子里,他的衣着非常节俭,他的饮食也非常简单。有一次,他跟《华盛顿邮报》老板凯瑟琳外出,凯瑟琳在机场想打一个电话,需要10美分。但是凯瑟琳的兜里没有零钱。她和巴菲特说:"沃伦,给我10美分。"巴菲特从兜里掏出了一枚硬币,一看是25美分,他没有递给凯瑟琳,而是转身打算去换成零钱。凯瑟琳说:"不用换,25美分也可以。"这时候巴菲特才转过身来,有点羞涩地把25美分递给凯瑟琳,说这样会白白花掉15美分。凯瑟琳说:"15美分算不了什么。"巴菲特说:"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0美元。"
其实,巴菲特这样讲是有道理的,他从事投资事业50年,每年的资产都以近30%的复利在增长。如果这样计算,今天的15美分再过25年就会变成100美元。所以在巴菲特的眼里,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0美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已经养成了用钱生钱的良好习惯。
通过上面几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其理财的秘密归结起来就是要把爱惜钱、节省钱、用钱生钱作为一种习惯。习惯是你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习惯。坏的习惯能毁了你,而好的习惯能成就你。当然,除了这几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打开财富的大门。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排名世界第一的推销大师就要退休了,他要作一场告别演讲。当天有5000位推销行业的精英来参加大会,他们都问及大师成功的秘诀。大师笑着说:"不必多说。"这时候全场的灯光暗了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从一旁闪出来,他们拎了个吊着大铁球的铁架子,把它放在讲台的中央,大师拿一把锤子走了过去,敲一下,铁球没动,每隔5秒钟敲一下,敲了半天,铁球还没动。这时候台下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儿?甚至有的人陆续离场,大师还在继续敲,终于铁球开始动了,大师仍在继续敲,等敲到40分钟的时候,铁球摆动的力量很大,是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让它停下来的。这时候大师站出来,和剩下的几百人分享了他一生的成功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儿重复地去做,当成功来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功经验:成功就是简单的事儿重复地去做,当成功来的时候,你挡都挡不住。
所以说你想要成为富人,就要把理财变成一种习惯。只要你养成好的习惯,你就能理好财。财富就会如潮水般不断地向你涌来,就会像摆动起来的大铁球一样,想挡也挡不住。